本文摘自: 花猫哥哥的世界
按:这是一篇关于“趋势”的文章,每一个人要吃透这篇文章至少也要读三遍。
4月1日是愚人节,那一天我在滨江路的一个茶楼喝茶。窗外是相向而行的车水马龙,面前是袅娜变幻的水雾,看着茶叶在茶水中载浮载沉,正是身心最惬意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四川凉山火灾的新闻——30个消防队员牺牲!
当时我的心里就涌出两种情绪,一个是痛心,一个是震惊。痛心先按下不表,为什么会震惊呢?
一队训练有素的专业消防队员,携带专业的装备,在与指挥部信息保持畅通的情况下,依然瞬间被团灭!
这说明什么?
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人类个体的力量是多么渺小!
所以,永远不要以个体之力去与自然之力抗争!
1.“决定未来和命运的自然之力”
说起自然之力,大家可能觉得很遥远,普通人大概一辈子也不会遇到这种极端的自然灾难,但是,有一种自然之力却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虽然这种自然之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一直在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这个自然之力就是趋势。
决定普通人命运最重要的就是趋势。
所有的成功人士、人生赢家本质上都是趋势的受益者。包括房地产大佬其实就是城市化趋势的受益者,互联网大佬是信息化时代趋势的受益者,金融大佬是过去货币超发趋势的受益者,就连那种做工程发财的包工头其实也是大基建趋势的受益者。
那么,为什么成功人士总是少数人?
因为大多数人的人生选择总是逆趋势而行!即使懵懂之中顺应了趋势也不懂得如何利用趋势!
过去的历史我们就不提了。只讲讲当下,我们身边是不是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故事?
——把闲钱兑换成美元攒起来;
——卖掉城市的房子准备去农村投资;
——托熟人找关系,花费好几十万就是为了获得一个一线城市的户口;
——用家庭的积蓄准备投资买房;
——挖空心思把钱弄到境外去配置其他国家资产;
——
以上的情况是不是很常见?
好吧,这些都是逆趋势的行为,未来注定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过去几个月,对于未来不同领域的趋势我写了几篇文章来阐述,包括财富风口的趋势:
《未来十年的风口,不是房市而是股市》
《2019年,买房还是卖房》
包括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2.0启动将决定大多数人的命运》
包括人民币与美元的趋势:
《未来十年,该不该把闲钱换成美元》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几乎可以决定人生的趋势,可是,大部分人却漠不关心,房市与股市的文章阅读量要高一些——那还是3月之后股市行情好了,这篇在24:00点写的历史文章被几十个公众号转载才有的结果。至于城市化的趋势发文章,至今阅读量才区区3万。
但是,新一轮城市化趋势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财富切换的风口!它涉及中国未来地缘经济版图的变化!核心都市圈人口厚度将继续增长,人流与资源都将向几大核心都市圈汇集,大部分县域经济都将衰落!
最近鹤岗房价跌破1000元刷爆了网络——知道为什么鹤岗房价为什么这么便宜吗?原因很简单,因为资源枯竭导致人口外流,人口持续外流的城市必然会导致房价节节下跌!
那么,假如未来大部分县城人口都是持续外流的趋势,你觉得这个地区房价会是怎样的走势?
城市化趋势仅仅是影响房价吗?
不是,它对区域经济都有决定性影响力,不了解这个大趋势,任何人都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几年前在饭桌上认识了一个老板,他在北方某资源城市买了一条公路。最初几年都是躺着收钱。后来这个城市资源枯竭,经济一落千丈,公路收的那点钱还不够养护费用,坐在酒桌上一直在唉声叹气——以前以为买条收费公路就是买回来一只永远生蛋的鸡,现在发现完全就是一个每年都要倒贴钱的累赘。
其实这些风险如果了解城市化趋势都可以避免。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关心城市化趋势呢?
未来,处在很多人口流出的乡镇和城市的中小型以及大超市都会面临消费群体越来越少的局面,如果还在用传统的惯性思维去经营超市,必将败的一塌糊涂,有的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随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城市人口在假期或者周末,回流到乡下或旅游景点比较知名的城市,如果不把这些客户群体纳为自己潜在的客户,又不能把当地的消费者锁定在自己的范围内,都将失去财务!
大多数人都是靠着思维惯性决策,他们更在意一些短期的政策或者时局的影响——比如,ZZ局开会又说了啥,文字有啥变化,一季度经济指标有啥变化,中美贸易谈判有啥进展,欧盟会不会与美国真的撕逼等等。
这些对于普通人都不重要!
决定人生命运的,决定你未来的自然之力就是趋势!
你得紧盯趋势的发展与变化,对影响趋势的因素保持高度的敏感。
那些因素会影响甚至决定趋势?
一个是科技的发展,驱动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就是科技进步。
一个是自然的变化,当自然的变化会以人流、信息流、物流以及生产方式产生影响时,也会创造出新的趋势。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2.“科技的发展”
首先讲讲科技进步对历史的推动。
首先提两个问题,为什么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而不是其它地方?为什么春秋时期诸侯只能争霸,而到了战国就变成灭国?决定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科技水平决定了文明的发展路径。
为什么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华文明起源就是农耕文明,黄河流域沿线土壤松软,用石器就可以开垦播种,在炼铁技术没有出现之前,这个地区就是东亚土地上最适合农耕的区域。
请记住,农耕社会相比游牧社会生产力水平整整要高两个数量级!一块5亩的农田就可以养活一个农户家庭,而养活一个游牧家庭需要5000亩牧场!因为农耕生产力水平更高,才能聚集更多的人口,才能产生社会分工,养活一批闲人让他们不用从事生产专门吹牛嗝屁仰望星空——最后才能发明文字,创造文明。
按:文明产生的最低门槛就是农耕社会,人类几大古文明都是从农耕社会诞生的。游牧社会生产力水平太低,生存压力太大,是无法诞生文明的。现在所谓的少数民族文化其实本质就是民族风俗,这个“文化”距离真正的文明还差十万八千里。
但是,在成熟的炼铁技术出现之前,中华文明就只能局限在黄河流域这么巴掌大的地方。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炼铁技术,但是当时技术还很原始,炼铁温度只能达到1000度以下,这个1000度就决定了炼铁无法将铁液体化,仅仅只是通过木炭将铁矿石还原成一块块铁块,制造一块铁就得将制铁模具砸掉才能取出来,这样落后的方式,导致获得铁的成本很高,铁制工具无法大规模应用。
没有铁制工具,农耕生产力水平就无法提高,即使是黄河流域土壤松软,仅靠石器来耕作,土地出产也很有限。所以,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国力是很有限的,贵族即使拼命盘剥农民,也无法积聚太多的粮食。粮食储备就是诸侯国的国力,粮食储备决定了诸侯的动员能力与持续作战的能力。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规模基本就是几万人的水平,即使取得胜利也无法持续作战,这种短暂战争的模式导致春秋的历史只能是一部争霸史,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霸主。至于灭国是不行的,打不过你,躲进城池闭门不出行不行?就算是霸主也没有多少粮食与物资储备,耗不了几天就得乖乖撤退。
到了春秋末期,炼铁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炼铁温度从1000度以下提高到1300度,生铁可以液化了!这300度就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制铁不需要砸模具才能取得,生铁变成一炉炉铁水流出来可以任意浇注成型。炼铁效率得到指数级的上升,铁器成本大幅度下降。铁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铁器广泛应用对于农业种植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土地可以深耕,种植出产大幅度提升,然后很多土质比较硬的荒地也可以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两个因素叠加导致农业出产简直就是指数级的上升。
农业出产大增带来两个变化。首先贵族可以压榨农民获得更多的粮食储备,其次,农业生产的提高必然导致人口数量激增。人口与粮食的增长最后就是国力的增长,诸侯国的动员能力与持续作战的能力也出现一个飞跃。
所以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无论是规模还是持续时间都整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长平之战,秦赵动员的军队规模都是几十万,一场战役打了几个月——这在春秋时期是无法想象的。正是由于炼铁技术成熟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让最后秦国能够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从此之后,华夏文明如同开了挂一样拼命拓展,从黄河流域巴掌大的地方将东亚大陆400毫米降雨线以内的土地都变成中华文明的疆域。
你看看,仅仅是炼铁温度提高了300度就决定了几千年中华历史的走向。
按:欧洲炼铁技术起步早,但是技术发展很慢,直到14世纪才把炼铁温度提高到1300度以上,这个1300度的临界点的突破同样决定了欧洲历史的走向。
炼铁技术的突破让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然后才能产生更细致的社会分工,养活更多的闲人去吹牛嗝屁创造文艺,然后才有了对西方历史影响巨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文艺复兴之前,整个欧洲都笼罩在中世纪的黑暗与愚昧之中。
从中国到欧洲,从东方到西方,人类历史从来都不是那些帝王将相国王贵族推动的,决定性的因素还是科技进步。